一、成果名称:基于雨课堂的智慧数控实训教学模式构建
二、成果完成人:胡晓军、徐云杰、杨俊凯、管珣、杨月明
三、成果概况
2015年省教育厅特批我校开办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(师范)专业,以解决机械中职师资理论水平偏低、职业素养不足、职业技能偏弱的问题。为此团队构建了“三能复合,德技双修”人才培养模式。强化行业操作技能和教育教学能力是培养模式的特色,由高校、中职、企业实践教师组成机械师范实践实训教学团队,提出以“强化师能、突出技能、激励创新意识”为核心,理论知识(知能)服务于技能,提升职业技术能力(技能)和教育教学能力(师能)解决职业能力弱的问题,将“两山匠师”的思政元素融入技能、深入师能,解决素养不足问题。数控实训课程体系是该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强化行业操作技能的基础,为此,构建了“识、知、技、创”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,基于“雨课堂”智慧教学工具打造课前、课中和课后一体化实训平台和智慧教学模式,打通数控实训环节中课前预习、课中讲解和课后复习的闭环,赋予了实训教学过程新的内涵。
1.构建了数控实训课程体系
根据“三能复合,德技双修”人才培养模式,以强化技能为核心,构建了“识、知、技、创”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,如图1所示。
图1 多层次实践能力培养课程体系
“识”面向大一新生,学生初识各类数控加工设备,建立工程意识。
“知”面向大一下和大二上的学生,学习数控机床与编程、数控基础加工技能理论、数控虚拟加工技能等课程,具备数控加工技术基础知识。
“技”面向大二下和大三上的学生,数控车高级加工实训、数控铣高级综合实训、自动编程实训等工程训练,具备高级职业技术技能。
“创”面向大三下和大四的学生,数控车技师综合实训、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实训、机电一体化实训等创新训练,通过参加各类省级、国家级竞赛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、科研项目,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创新能力。
2.搭建了数控实训教学平台
利用微信“雨课堂”平台搭建数控实训教学平台。包括理论教学、技能实训和赛研促学三个模块。通过“雨课堂”发布教学信息、建立教学资源库、增强互动交流等手段,提升学生对数控技术学习的积极性,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。
图2 数控实训教学平台架构
3.O-PI-BOPPPS-A轻量化翻转教学模式
借助雨课堂,采用O-PI-BOPPPS-A轻量化翻转教法(如图3所示),把在线教育、实体课堂和大数据的优势相融合,实现贯穿实训前、中、后期智慧教学的闭环监测。O教学目标,PI动机基础、课前预习,BOPPPS课中互动授课,A课后提升。
图3 O-PI-BOPPPS-A轻量化翻转教架构
4. 强化过程性考核
强化了实训过程性考核,以“过程+终结”作为实训考核方式,以“技能+素养”作为考核内容,以“团队+个人”作为考核对象,将课程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。过程性考核增加工艺方案分析和实操信息记录考核项目,占总成绩的40%;终结性考核增加个人综合能力测验,个人实操占比为25%,个人综合能力评定考核占比为15%;实验报告考核以“团队+个人”为对象进行占比为20%。对学生的学习态度、学习能力、操作技能、自我评价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。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、独立思考和技能创新能力,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。
5.实践成果
立项以来成果应用于机械、电气、材化等各工科专业,累计644名学生受益,培训新教师智慧教学法受益教师120余人,累计培训中职教师316人,面向社会技能培训累计3282人次。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A类学科竞赛奖21项,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项,省级特等奖3项,一等奖3项。创新教学法获省级以上优秀教学案例教学案例特等奖2项。发表学术论文6篇;支撑省级教改项目6项。受邀在省内外做作教学模式改革主题报告,交流基层教学组织、实践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等的经验,受益教师超过3000人,成果受益面广。